海安橡胶IPO惊天内幕:实控人狂捞3.69亿,背后竟是这般“血色”交易!

author 阅读:59 2025-03-15 10:18:43 评论:0

海安橡胶IPO之路疑云重重

海安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安橡胶”)正试图叩开深交所主板的大门,然而,这条IPO之路并非坦途,等待它的是一连串尖锐的质疑和严峻的挑战。从实际控制人大规模套现、客户与股东身份重叠引发的利益输送嫌疑,到财务内控方面的种种漏洞,都让海安橡胶的IPO前景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的阴影。

实控人高额套现引质疑

客户与股东身份重叠:是否存在利益输送?

财务内控漏洞:风险控制能力堪忧

过度依赖单一市场:地缘政治风险凸显

IPO前夕的大规模套现与分红

自2020年起,海安橡胶的实际控制人朱晓通过多次股权转让,成功套现约3.69亿元人民币,并在2021年和2022年进行了总计1.39亿元的现金分红,其中朱晓及其关联的信晓集团获得了超过6000万元。这种在IPO前夕频繁进行股权变动和大额分红的行为,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监管层的高度警惕。尤其是在公司已经积累了大量现金储备的情况下,为何仍然需要通过IPO募集3.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?这一系列行为无疑增加了投资者对此次IPO必要性和真实性的怀疑。

客户、股东身份迷雾:关联交易疑云难散

海安橡胶的股东名单中出现了多家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实体企业,如贤矿资本、紫金紫海基金、江铜投资以及扬中徐工基金等。这些企业不仅是公司的股东,同时也是重要的客户或供应商。例如,紫金矿业作为紫金紫海基金背后的实体企业,在入股前后对海安橡胶的采购金额显著增加;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几家重要客户身上。尽管公司在回复深交所问询时声称所有交易均遵循市场价格原则,不存在利益绑定或输送现象,但考虑到这些股东同时也是公司的重要客户或供应商,这样的解释显然难以完全打消外界的疑虑。

财务内控的“雷区”:违规操作频现

除了上述问题外,海安橡胶在财务内控方面也暴露出了多处不规范之处。为满足银行贷款要求,公司曾通过子公司及第三方公司进行转贷操作,涉及金额高达3.86亿元;此外,还存在向关联方拆借资金的情况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海安橡胶甚至使用个人账户代收货款和支付费用,累计金额超过千万。虽然公司声称这些问题已在整改后得到解决,但这仍然反映出其在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上的重大缺陷,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。

海外市场依赖症:俄乌冲突下的风险暴露

近年来,海安橡胶之所以能够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境外市场的成功开拓,特别是俄罗斯市场的迅速崛起。然而,随着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,尤其是俄乌冲突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,使得该公司高度依赖单一市场的策略显得尤为脆弱。招股说明书显示,2024年上半年来自俄罗斯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了46.15%。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,导致与俄罗斯的贸易活动受限,那么海安橡胶的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,甚至出现上市当年营业利润较上年下滑50%以上的极端情况。

本文 hugo001.com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hugo001.com/post/1624.html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